top of page
Search

如何面對【職場焦慮】?

  • harrison xu
  • Mar 5, 2019
  • 8 min read

摘自《使者雜誌》2018年10月9日 作者:朱正中

https://www.ambassadorsmagazine.org/


📷

前陣子美國有多起名人自殺的案件,雖然不一定全都由於工作導致,但或多或少與工作及婚姻有關。在華人群體中,也漸漸聽聞更多職場人士受到憂鬱與焦慮的困擾,有的甚至自殺。高科技領域的工作壓力尤其大,因著近幾年科技的快速變化,競爭也前所未有的激烈,在這個領域工作的華人比重占得也不少。


筆者最近就聽到一個真實案例。數年前,一位國內著名大學畢業、美國名校畢業的工程博士,畢業後到一家一流的科技公司當主管,剛開始年薪就達十幾萬。但是不到一年,他卻因為工作做不下去而離職,之後重新找工作,為了收入,屈就擔任一個初級職位(entry level)當技術人員,從此人變得非常孤僻、沉默。而這樣的性格也對工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位博士最終被辭退,只能回家。


也許在我們身邊也不乏類似的例子。其實在職場中壓力與焦慮難免會產生,我們首先要接受這個事實,但我們還需要知道壓力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如何用聖經的原則來面對這樣的情況。

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方程式:


壓力是當你________的與你________的東西之間有差距時,你所經歷的一種身、心、靈的複雜感覺與反應。


第一個空白處就是「期望」或「想要的」,第二個空白是「現在擁有」。可以看作:期望減掉現在擁有的,所得的就是壓力的大小,此外還要乘以變數。變數則是:環境、競爭、身體狀況、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等外在因素。


從這個方程式可以學到:

•你的期望值越高或是想要的東西越多,潛在的壓力就會越大。


•壓力的大小取決於我們的期望值,而非現狀。所以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有些弟兄姐妹急於想要成為主管,但可能自己並不具備管理的能力或是沒有準備好。


•如果我們選擇簡單、樸素的生活,自然壓力就會減少。這是個人的選擇,不能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常常推卸責任,心態就會變成我們是被動的犧牲者,苦毒、抱怨、怨恨由此而生。


•外在的變數對我們影響很大。如環境的變化促使我們必須及時做出改變,否則就會被邊緣化;又如,現在的工作都需要熟練運用電腦,如果我們在這方面欠缺,就會感到壓力。競爭方面,如在大學做研究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要申請研究基金,爭相發表論文,這就導致了我們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發表更高質量的論文,壓力可想而知。另外面對壓力,人的身體狀況也不可忽視。年輕時我們可以長時間工作,但過了半百,體力、腦力都大不如從前,如果還要保持跟年輕時一樣的工作量或壓力,肯定力不從心。我們的身體對壓力的反應也會處於惡性循環的狀態中,客觀需求增大,心力無法專注而更加無效,從而導致更多困擾。此外,職場人際關係也很重要。大多技術人員缺乏人際關係的建立,導致信任不足,無法進到互助合作的團隊工作文化,因而單打獨鬥,變得更加孤立。現在還有另外一種不適應變化的壓力。由於現在併購、裁員等變化增多,員工常常需要適應新的團隊、老闆、政策、方向,這也會產生相當大的壓力……總而言之,以前那種憑著自己的專業技術可以走遍天下的想法變得很不現實。


其實聖經中有許多故事是與如何面對壓力有關的。如以斯帖,當末底改把猶太人要被滅亡的消息告訴她時,相信她一定非常難過,雖貴為王后,但她無法隨意見到王。在環境與使命感的驅動下,她並沒有只想要保住王后的位子,而是寧願違反亞哈隨魯王的規矩,情愿用自己的性命來拯救自己的同胞。因為她經過理性思考,清楚什麼才是重要的,是王后的位子嗎?是尊榮嗎?是自己的性命嗎?還是自己同胞的命運?即使自己被處死,能到天家是何等的榮美,壓力變為動力。這就是神所賜的分辨的智慧,能看得明白、想得清楚。

聖經裡還有許多教導與準則,可以幫助我們正確面對壓力與焦慮:

•「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三十一8)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一7)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十六8-9)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詩四十二11)


當在工作上面對極大壓力或陷入焦慮時,《詩篇》四十二篇讓我們反思我們是不是已經不知不覺陷入憂悶、煩躁,我們是否不再仰望耶和華——我們的神。我們眼睛往下看,心裡惦記著周遭的環境與掙扎,想要憑自己的力量解決困境;我們一味思考如何來脫離這個困境。

如果是在公司上班,很多人的處理方式則是想要通過加班加點解決工作的困境。事實上,這會把我們推入更糟的惡性循環,因為此時更多地工作會使自己的精神更加緊繃(tense),做事更沒有效率。即便可以得到暫時「解脫」,但這並未真正解決問題,比如能力的提升、人際關係的改進、更有效的溝通等等。所以,神要我們學習安靜,安靜下來才能思考並找出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


其餘的經文也給我自己很大的鼓勵與幫助,尤其是當我在可口可樂公司主管銷售業務時,每天的銷售壓力讓我喘不過氣來。夜裡常常會做銷售的噩夢,睡眠及胃口變差以至於體力不足,無法集中精神。後來,我學習了來到神的面前不斷禱告,我抓住神的應許,祂必與我同在。在我的禱告中,我不為自己想要的結果禱告,我也不求神答應我的祈求,這樣無形中更增加了我的期望值,而是求神按祂的旨意行。如果祂的旨意與我所求的不相符,我就求神給我足夠的信心與力量勝過當時需要面對的環境。我下定決心替換了一些銷售經理,在組織上做了一些改變,並且與總部溝通把銷售的目標合理化,後來情況才逐漸好轉,我的睡眠質量也慢慢恢復,腦袋也可以開始正常運作了。


另一個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個人的見證。去年2月,我查出得了椎間盤突出。雖然試過多種治療方法,但症狀不僅沒好反而加重。到了去年8、9月時,我的整個背是彎的,疼痛異常,必須靠拐杖才能緩慢行走。但當時手頭有許多早在一年前就承諾了的事工,我內心為了是否能繼續這些事工而焦慮。我禱告求神若是無法醫治,就賜給我信心與力量可以照樣服事祂。結果,我只取消了一個原本在俄亥俄州的聚會,其餘的每一次服事都靠著神支持我,與我同行。雖然行動緩慢,卻能走完當走的路。感謝主,一直到10月,藉著醫生的手完全醫治了我,讓我可以繼續行走在服事的道路上。


就如《約翰福音》十四章27節提到的那樣,祂所賜的平安,不像世人的平安,不是建立在金錢、保險、工作上;祂所賜的平安是我們深知祂與我們同行,在壓力中、在焦慮時,祂陪伴著我們一起走。當追求地上的物質成為我們生活的重心時,愁苦必加多。「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十六4)這是必然現象。我們在作神的兒女時,除了仰望、交託神,也絕不能兩手一攤,什麼都不做。


看到壓力(see it)

當我們工作生活遇到壓力時,我們的睡眠質量開始下降;早上不想去工作;生活失去以前的激情;不喜歡與他人打交道;甚至對很多事開始不在乎等等……我們要認識到這只是問題的開始,不應該忽視這些現象,而造成壓力的事情,一定是與我們本身有密切的關係,換句話就是我們必定「在乎的事」。既然是在乎的事,就不應該忽視。所以我把它稱為「把無意識變為有意識」。


📷

所謂的有意識,就是找出時間思考,個人靈修時思考究竟哪裡出了問題。因為當我們對外界或自己周遭事物的改變無意識時,這時我們的反應就是隨機自然反應(spontaneous reaction)。絕大多數無意識的直接反應有兩種起因:第一是慣性,也就是所謂的習慣。第二是情緒的反應。所以,養成好的習慣很重要。另外,我們要學習如何把情緒的直接反應變成有意識的反應,也就是經過大腦思慮的過程,讓理智參與決定反應的過程,因為情緒對壓力與焦慮的反應大多是負面的,如煩躁、擔心、沒有信心、害怕最糟糕的情況等等。所有這些現象都會導致更加複雜與負面的情況。


認真思考(own it)

當認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後,我們才會認真思考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問題。通常是我們的期望值太高、性格問題、人際關係欠缺、能力不足或是身體欠佳等原因。除了自己思考,也可以與自己的好朋友分享聽聽他們的反饋。

我遇見一個案例,一位弟兄在公司內幾乎沒有一個朋友,每天就是加班幹活,結果在年終績效被老闆點評為「無法與人相處」,要求他立刻改善否則就要辭退他。他很困惑,直到有一次聽到我有關「情商的培養」講座,他告訴我說他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太過虛假。他問我這是否是情商低的問題。我們在一起幾乎花了兩個小時才找到他不願在公司裡交朋友的真正原因:他的原生家庭從小就教導他要獨善其身。他縱然可以找到許多不與人打交道的理由,但在這個反思的過程中他慢慢意識到,如果單靠自己幾乎就是人的盡頭。

所以,承認是自己的問題是需要用相當的勇氣的,但這也是神開始工作的關鍵時刻。


運用壓力(use it)

既然神給了我們這樣的問題,一定是要我藉著這些問題改變,塑造自己,而非懲罰,使我們能成為新造的人。

既然壓力與焦慮是現今世代必然的產物,我們更需要注意自己身體的健康,就像《哥林多前書》中說的,「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六19-20)平時要注意適當休息,經常運動,飲食健康。許多專業人士由於工作成果不佳,或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經常會拖著疲倦的身體繼續工作,加班加點,更努力地想要完成工作。其實這是最沒有果效的做法,因為疲倦的的身體很難讓人專心思考。所以聖經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四十六10)

另外,多出去走走,接觸大自然,看看神所造的奇妙;注重建立自己的軟性技能;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以及情緒。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多多在膝蓋下功夫,「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面對壓力與焦慮時,回到主的面前是最重要的一步。



作者在上海出生、臺灣長大,原可口可樂中國區市場部副總裁及三家外資企業CEO與COO。曾獲上海市市長白玉蘭獎。曾任上市公司福建恆安、永樂家電獨立董事,摩根斯坦利投資顧問等。2004年起在中國從事企業諮詢、輔導、培訓業務。曾任美國華人創業協會會長、神州華傳董事。目前為國際華人創業協會主席、使者協會的董事;在加州聖地牙哥主恩堂服事職場年輕人。

 
 
 

Commentaires


Join my mailing list

© 2023 by The Book Lover.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