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孟尝君和冯谖:中国版精明财主的故事(比较圣经路加福音16:1-13)

  • harrison xu
  • Feb 21, 2019
  • 3 min read

路加福音16:1-13,耶稣所了一个很令人难以理解的比喻故事。这个比喻故事说到一个管家,因为要被主人辞退。在交账以前,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在欠债的人面前,在帐上作手脚,减轻他们的债务, 收买人心,给自己留后路。让人不明白的是,这种对主人不忠不义的狡猾的仆人,主人竟然还夸奖他“作事聪明”!



现在很多圣经学者研究当时2000多年前的犹太社会背景,这个管家减轻他们的债务,在当时的是合理可行的。我们看到两个欠债人一个欠一百篓油, 一个欠一百石麦子。这在当时是非常多的农产品。这两个欠债人欠这么大量,很显然不是他们从财主那里借的,而是这两个农民租这个财主的地,然后有收成后交租,一个交油,一个交麦子。在中国叫做佃户。

当佃户家庭有困难或者天气不好时,很多仁慈的财主也可以减免他们的交租,既然有这样的先例。财主的管家也有权利这样做, 但是可能这个精明的管家了解财主也是个仁慈的财主,也冒险这样做了。后来我们看到这个财主也没有把管家抓起来控告他,也没有有批评管家, 确实也是个仁慈的财主。所以我们看到管家这样做在但是的社会情况下是合理的。我们不能说这个管家做这件事投机取巧, 不忠不义。还有的圣经学者说,主人高兴,因为留下好名声,佃户继续租他的地。这是一个三赢的结果


无独有偶,我们中国战国策也有一个非常类似的故事,


孟尝君和冯谖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


孟尝君是齐国大臣,有权有势有钱。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君家里当个食客。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爱好。”又问:“客人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说:“好吧。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个通告,询问家里的食客们:“谁熟悉会计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冯谖(在通告上)签名,写道:“我能。”冯谖说:“愿意(替您)做这件事。”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李,载着借契出发。告辞的时候,冯谖问:“债款收齐了,用它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的东西(就买些回来)。”


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


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都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齐来接见他,说:“借款收齐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呀?”答道:“收完了。”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虑,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


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答道:“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


摘自: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AF%E8%B0%96%E5%AE%A2%E5%AD%9F%E5%B0%9D%E5%90%9B



 
 
 

Comments


Join my mailing list

© 2023 by The Book Lover.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